Youtube视频 中国大陆可能不能正常播放
【5月27日新闻】
头条 以军两月控加沙75%领土 欧洲拉比大会即将召开 黎解除巴派别武装
国防部官方消息
军事法庭判处杀害内格里的恐怖分子 今天,军事法庭对穆罕默德和扎卡尔·纳蒂尔夫妇宣判,二人因于2023年8月在贝特哈盖地区实施致命枪击袭击被判终身监禁及额外50年监禁。在该袭击中,巴特·谢瓦·内格里当场死亡,车内另一人受重伤。判决书指出,两人在数月前即计划在犹地亚和撒马利亚地区袭击犹太人,并与哈马斯组织成员接洽筹资购枪。
2023年8月21日,两人携武器和弹匣,在确认目标车辆为以色列人所乘后,向其发射约28发子弹。军事法庭采纳军事检察机关的量刑请求,除监禁外,还责令二人赔偿受害者340万新谢克尔。法庭指出此案动机为民族主义与意识形态,侵犯生命圣洁,必须严惩。整个法律程序中,军事检察机关持续为受害者家属提供支持,并通报案情进展。以色列国防军承诺继续保障犹地亚和撒马利亚居民安全,并将所有施害者绳之以法。
(视频——第14频道报道以色列国防军在加沙的行动。希伯来语,但画面很棒。)
也门导弹接连被拦截 凌晨4:58,一枚从也门发射的导弹被以色列空军成功拦截,警报在多个地区响起。不到三小时后,上午7:43,又一枚导弹从也门发射,再次被以色列空军拦截,但此次未触发警报,这是基于最新防空警报协议的决定。
加沙地带大规模空袭持续进行 过去48小时内,以色列空军在以色列安全局情报协助下,对加沙发动空袭,袭击200多个哈马斯目标,包括武装分子、武器库、狙击和反坦克阵地、隧道等基础设施。在南部,一处设有观察哨与武器库的哈马斯军事基地被摧毁,恐怖分子在邻近建筑被击毙;在北部,哈马斯“努赫巴”使用的建筑也被摧毁。
吉瓦提旅扩大地面行动 第162师下属吉瓦提旅在加沙北部展开新一轮行动,过去一周内已击毙数十名恐怖分子,摧毁多栋布满炸弹的建筑与地下隧道网络。部队在一次任务中识别出直接威胁,并协调火控中心进行空袭予以消灭。以军宣布目标是在未来两个月内控制加沙75%领土。
外交部长警告单方面承认巴勒斯坦国 以色列外交部长吉迪恩·萨尔警告称,任何国家若单方面承认巴勒斯坦国,以色列将以单方面主权行动回应,特别是在犹地亚和撒马利亚地区。他强调:“针对以色列的单方面行动将遭以色列的单方面行动回应。”
以色列关注真主党重新武装行动 据《Al Hadath》哈达斯报道,以色列安全消息人士指出,真主党正在试图通过走私重建其在黎巴嫩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无人机和精确导弹系统。以色列已向黎巴嫩提供情报和目标坐标以应对此威胁。
黎巴嫩开始解除巴勒斯坦派别武装 黎巴嫩总理纳瓦夫·萨拉姆宣布,自6月起将开始解除难民营中巴勒斯坦武装派别的武装,强调“输出伊朗革命的时代已经结束”,不再容忍非法武装组织。
叙利亚驱逐亲伊朗巴勒斯坦派别 在叙利亚政府压力下,亲伊朗的巴勒斯坦派别领导人已被驱逐出境,并被要求在离开前交出武器。这一政策表明大马士革正试图重新掌控国内局势,并削弱伊朗支持的民兵影响力。
以色列打击窗口关闭 以色列认为打击伊朗核设施的时间窗口正在迅速关闭。美国总统特朗普担忧内塔尼亚胡可能绕过美方协调而单方面行动。在两人近期通话中,特朗普重申希望通过外交手段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并警告以色列避免鲁莽行动。
伊朗发出强硬威胁 伊朗革命卫队发言人阿里穆罕默德·奈尼警告称,如果以色列胆敢发动攻击,将遭受“毁灭性的果断回应”。外交部长阿巴斯·阿拉格奇称以色列威胁“可笑”,并明确指出如以色列攻击伊朗,将视美国为“合作伙伴”,不论其是否直接参与。他强调以色列在没有美方支持下无法采取地区行动。
伊朗军方高层警告美国 总参谋长穆罕默德·巴盖里表示,美国在中东的任何冒险都将重演阿富汗和越南的命运。伊朗总司令穆萨维宣称,伊朗已做好全面应对准备,若被挑衅将“果断回应”。
核谈判濒临破裂 据CNN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伊朗消息人士称,美国要求伊朗完全放弃铀浓缩计划遭拒,谈判前景堪忧。外交部发言人巴格哈伊表示,伊朗愿合作防止核武器化,但拒绝放弃和平核能权利。阿拉格奇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声明以色列任何攻击将被视作美国干预,伊朗将“强力且适度”回应以保卫国家利益。
以色列-俄罗斯研究员换囚协议谈判中 据伊拉克媒体Al-Rabiaa 拉比亚报道,伊拉克正与以色列进行换囚谈判,涉及释放被俘以色列-俄罗斯双重国籍研究员伊丽莎白·楚尔科夫。协议草案包括伊拉克释放七名被拘人员,其中一人为伊朗人,六人为涉嫌袭击美方利益的人员,包括真主党成员伊马德·阿姆哈兹及伊朗圣城军成员努里。努里因参与2022年刺杀美国公民特洛尔被判终身监禁,该行动为报复苏莱曼尼与穆罕迪斯之死。
以色列下令全球外交使团加强安保 因担忧日益升级的敌意与煽动性言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已下令全球所有以色列外交使团立即提升安保等级。外交部长吉迪恩·萨尔呼吁各国领导人停止使用诸如“种族灭绝”等危险措辞,强调这些言论正对以色列安全构成直接威胁。作为应对措施,以色列驻外使馆暂停参与一切公共活动,直至另行通知。
欧洲加强犹太社区保护措施 在华盛顿发生袭击事件后,法国等国家加紧对本国犹太社区场所的安保与监控,防范潜在袭击事件发生,显示出以色列安全形势已引发更广泛国际关注。
欧洲拉比大会即将召开 2025年10月底,欧洲拉比会议(CER)将在阿塞拜疆举行三天大会,预计将汇聚数百名拉比,包括以色列首席拉比。此次大会重点将放在加强以色列与阿塞拜疆关系上,特别是探讨阿塞拜疆是否加入《亚伯拉罕协议》的可能性,以扩大中东区域和平合作框架。
胡塞导弹袭击再次发生 凌晨5:00,胡塞武装导弹疑似瞄准撒马利亚亚努恩村,撒马利亚东部与约旦河谷北部警报响起。导弹被拦截。约两小时后,另一枚导弹发射,有报道称被拦截,也有称未抵达以色列,全程未触发警报。早上7:15,从加沙发射的一枚火箭弹落向尼尔阿姆,未造成损失。
辛贝特局长任命陷入法律纠纷 总检察长致信总理,称内塔尼亚胡因存在利益冲突不得参与辛贝特局长任命。意见书要求由未表达立场的部长主持任命流程,须有法定代表人参与并记录会议内容。评论员阿米特·西格尔指出,该程序缺乏成文依据,是史无前例之举。总理发言人回应称,总理将坚持任命大卫·齐尼。
哈雷迪反对强制兵役发出警告 兰多拉比在《Yated Ne’eman》《忠信报》发表公开信,警告若强制征召托拉学生,哈雷迪将“被迫采取不希望的行动”,或暗示将退出执政联盟或发动群众抗议。
人质协议谈判遭遇挫折 《纽约邮报》报道,哈马斯曲解特朗普特使提出的停火方案。谈判代表维特科夫回应称哈马斯态度“令人失望、不可接受”。
加沙战事持续升级 第401旅遭哈马斯迫击炮攻击,以军空袭立即将袭击小队消灭。以军预警称,加沙周边将传出剧烈爆炸声,南部多个地区包括霍隆、贝尔谢巴及犹大山听到隆隆回响。
人道援助持续进入加沙 170辆载有人道物资的联合国与国际组织卡车从凯雷姆沙洛姆过境进入加沙,包括食品、药品及医疗设备。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称已开始分发食物。
胡塞港口遭打击几近瘫痪 空袭导致胡塞控制的荷台达港“几乎完全瘫痪”,供电系统也严重受损,但胡塞武装仍持续向以色列发射导弹。
阿联酋开放ChatGPT Plus服务 阿联酋宣布将向所有公民与居民免费提供人工智能服务 ChatGPT Plus,推进数字化公共服务。
联盟主席遭恐吓 以色列联盟主席办公室收到一个可疑信封,内含白色粉末与威胁信。信中写道将寻找并伤害他的亲属,“如同10月7日对1400名遇难者所做的那样”,并列出其家人信息,令人震惊。
三名以色列阿拉伯裔因恐袭计划被捕 以色列安全局在三角地区阿拉拉逮捕三名以色列阿拉伯裔人士,怀疑他们与叙利亚ISIS分子联络并计划袭击安全部队,恐怖活动被及时阻止。
哈雷迪政党威胁退出联盟 极端正统派领袖摩西·希尔施拉比称,因豁免《托拉》学生的法律草案进展缓慢,正在考虑退出联合政府。他表示将在做决定前与其他正统派议员磋商。
传染病协会批评FDA疫苗声明 以色列传染病协会主席批评FDA关于新冠疫苗副作用的声明缺乏新证据,并指出仅4%的以色列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情况严重。她强调,高危人群应优先接种,但年轻男性出现心肌炎、年轻女性受生育系统影响的报告令人担忧。
流感疫苗有效性受质疑 克利夫兰诊所研究发现,去年冬天的流感疫苗无效,引发新一轮公众对疫苗效果的质疑。
航空公司继续取消飞以航班 汉莎航空集团(含奥地利、瑞士航空)延长取消飞往以色列航班的时间至6月15日,安全考量持续影响国际航运。
瑞典将传唤以色列大使 由于有报道称哈马斯盗走超过10辆援助卡车,瑞典外交部决定传唤以色列大使,表达对加沙人道援助缺乏的关注。
古什埃齐翁发生森林大火 斯德博阿兹地区发生森林火灾,375号公路与60号公路(隧道段)被封闭。16号公路耶路撒冷段也因火灾封闭,交通受阻。
人质协议提案遭拒 据《Al-Mayadeen》迈亚丁,新一轮停火换人质协议遭以色列拒绝。该协议提出以色列用停火两个月换哈马斯分批释放10名人质,每批5人对换500名杀人犯。以方指协议不可接受,哈马斯则声称同意“维特科夫的提议”,但该提议并未包括哈马斯要求的永久停火。内塔尼亚胡表示将持续努力争取释放人质,有望近日公布进展。
加沙南部被列为危险战区 以色列国防军阿拉伯语发言人再次向拉法和汗尤尼斯发出疏散警告,将整个加沙南部地区定为危险战区。此举预示以色列可能将进一步扩大地面或空中行动范围。
以军空袭黎巴嫩击中疑似导弹库 以色列空军对黎巴嫩东北部布里特尔市巴勒贝克以东地区发动三次空袭,该地区为真主党控制区域,靠近叙利亚边界。爆炸引发大规模二次爆炸,疑似击中地下导弹储存点,火箭弹碎片散落至附近居民区的人行道。
总结:以色列加大空袭与地面攻势,应对哈马斯与胡塞导弹威胁;多国打压伊朗代理人武装;外交部警告单边承认巴勒斯坦国将引发回应;人质谈判受阻;军事法庭重判恐袭犯;哈雷迪威胁退盟;疫苗安全受质疑;国际航班取消;森林火灾封路;瑞典因援助问题传唤以方大使。
|